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官   网:http://www.ccit.js.cn/
  • 类   型:公办
  • 建校时间:1962
  • 分   类:综合类
  • 所属省份:江苏
  • 硕士点:0个
  • 博士点:0个
  • 电   话:051****338038,0519-86338338,400-8280836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风景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介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家、江苏唯一的信息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信部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教育部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牵头单位、中国软件产教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执行秘书处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长三角地区软件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入选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江苏省首批高职扩招试点院校。

学校创办于1962年,初名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80年更名为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职园区,占地1,042亩,建筑总面积32.03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444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0221人、全日制留学生132人,教职工775人。设有软件与大数据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产业工匠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大学外语部、体育部等4个教学部。

学校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注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的“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人才需求。现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骨干专业7个、实训基地8个、精品课程9门、资源共享课程3门、优秀教学团队2个、优秀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牵头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全国性职教集团1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联盟)3个,并建有省品牌专业3个、省骨干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重点专业群4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省实训基地9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和培育基地2个,省教学名师3名,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

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连续4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跻身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原国家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等先后来校视察,给学校以巨大鼓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状况

学院在江苏新科电子、日立显示器(苏州)有限公司、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基地,构建“日资、韩资、台资、民资、软件”五大校企联盟。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六年保持100%,其中在上海及苏南地区就业的历届毕业生达90%以上。我院毕业生素以“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专业对口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专转本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学生可在二年级或三年级时获得两次深造机会,报考省内有关本科院校。我院十分重视学生的“专转本”升学工作,近两年“专转本”考试取得了较好成绩。2007年我院参加“专转本”考试学生的录取率达80%。专升本学院依托二级学院——城市学院优厚的成教资源,为在校学生开通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进行成教本科深造的直通车。出国深造学院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印度国际信息技术学院、韩国明知专门大学、德国迈哈根学院等十多所国外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学院每年选送一批学生到国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

上一个

下一个 »